时间:2023-02-11 来源:原创 人气:1553
李时珍,字东璧,号濒湖,明朝蕲州(即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)人。生于公元一五一八年(好明正德十三年),卒于公元一五九三年(即明万历二十一年)。少时从父李言闻习儒学医,14岁中秀才, 但他立志要学医,多次向其 父表示:“身如逆流船,心比铁石坚,望父全儿志,至死不怕难。”终于在二 十岁以后,开始学医。由于他注重临床实践,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,加上他父亲 的指导帮助。所以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。他自幼就比较接近劳动人民,对民间疾苦,有一定的了解,所以他给许多穷人看病,都不收医药费。 人家称赞他是“千里就药于门,立活不取值。”由于医术高明,名声远播,34岁时受聘楚王府,任奉祠正,未几,被荐入京师,任朝廷太医院院判,不久告归蕲州,一面行医治病,一面编 修《本草纲目》,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李时珍逝世,终年75岁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集中国古代医药学之大成,是“中国古代百科全书”,著作传遍世界各地,全球奉之为世界文化名人。
公元一五五一年,即明喜靖三十年,李时珍三十三岁。当时明朝竽族住 在武昌的楚王朱英 ,因孩子生病是李时珍治好的,为了表示看重这位医生, 就任命他做楚王府“奉祠正”,管祭祀礼节方同的事情,还兼管“良医所”的 工作。过了几年,楚王又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的太医院去任职,作“太医院判”。不久,由于封建统治者只想炼丹求仙,长生不老,并无意于发展医药事业,而太医院的医官们又大多只知道讨好皇家,不务真知实学,李时珍觉得这样下去, 他多年来渴望从事医药工作的理想不能实现,就决然托病辞职,仍回故乡行医。 他在武昌和北京任职期间,虽然工作上得不到支持,但却有机会阅读了历代许多珍贵的医药书籍,辨认了不少民间难得看见的稀有药材或道地药材。这对于他以后开展和成果的取得,显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。李时珍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特点:他一生不精天命,坚持前进,重视实践, 敢于创新,又善于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,加而在他毕生从事的医药工作特别是本 草学方面作出了优越的在绩。他的著作很多,见于文史记载的有:《木草纲目》、《濒湖脉》、 《奇以八脉考》、《频湖医案》、《集简方》、《五脏图论》、《三焦客难命门考》、 《白花蛇传》等。现在,除前三种外,其他著作,均已失传。扫一扫加好友咨询